980*100
980*60
980*60
980*60
您当前的位置 :金东新闻网 > 居家养老 > 专题报道 正文
不离家 不离乡 不离亲
金东着力打造家门口养老新模式
2013-05-31 17:16:16 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周建福 陈筠 申春

  子孙绕膝,儿女尽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但随着子女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处于“空巢”状态。而很多老人又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入住养老院。

  为顺应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金东区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行村居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搭建起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的养老平台,探索出家门口养老的新模式——金东模式。从今年2月份规划、布点、建设122家村居养老照料中心,到5月底全面完成122家并投入运营,金东区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村居养老照料中心129家,服务老年人2万余人。

   党委政府顺民意多方动员聚合力

  “截至2012年底,金东全区32万户籍人口中,农村人口26.7万,占农村人口26.7万人,占84.2%,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5801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24%;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有7984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3.76%,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在去年底的一次工作汇报上,区民政局局长张志连的汇报引起了区领导的重视。

  “如何保障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基本的起居生活?如何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汇报会改成了讨论会,村居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今年1月份,区领导多次到曹宅、孝顺、傅村等地开展调研,就如何建设村居养老照料中心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规划、思路及要求。2月18日,区委办、区府办下发文件,将村居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列入2013年金东区民生十件实事,并明确提出:规划、布点、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个以上。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各尽所能,通力合作,一场养老体系建设的攻坚战迅速在全区各地打响。

  “我们认识到养老工作要细水长流,因此在建设中厉行节约,把实效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源东乡副乡长赵婕妤说,由于建设资金有限,该乡的长塘徐村利用了村中的祠堂、邢村利用了废弃的校舍,部分村庄还整合了便民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地对房子进行了修缮、粉刷,添置了设备。源东乡在3月底率先完成了9家村居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

  各建设村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专门安排人员负责工作的推进。除此之外,区政协、卫生、工商联、教育(文化)、工青妇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职能,积极助推村居养老建设工作。为弥补资金不足,金东通过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政府财政出一点、上级部门补一点、社区集体筹一点、社会爱心助一点的“四个一点”方法保障运行经费。区财政设立居家养老专项经费,今年投入1000多万元,商会、企业踊跃捐赠,加上省、市财政支持,村集体经济补贴和受益群众出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弥补部分资金投入,保障了硬件建设及今后的常态运行。

  志愿服务广参与商企各界齐助捐

  5月29日中午,在鞋塘办事处上明堂村,百岁老人季凤英和2名失明老人在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搀扶下走进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随后,服务队队长施丽霞为他们端来了热腾腾的饭菜。“这里的饭菜好、服务好,每天有人给我们端菜洗碗,来来回回也常有人搀着。”季凤英对照料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

  施丽霞告诉记者,服务队共有9名志愿者,每天轮值参与食堂管理、卫生保洁、图书借阅等工作。“许多老人手脚不便、眼睛也不好,我们过来帮个忙,服务就更到位了。”

  如今的金东,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村居养老服务队伍。区卫生局提供“卫生管家”“七个一”服务:利用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街道)卫生院,落实一个医疗保健责任人、随时提供一站式健康咨询服务、每日提供一小时医疗保健服务、每月开展一次慢性病随访、每季开展一次老年健康讲座、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义诊、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区文体志愿服务队,结合“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编排老年人喜爱的文化精品节目,在重大节假日进行巡回演出,组织婺剧票友为照料中心送“婺剧专场”演出。

  此外,团区委开展“幸福同乐园”志愿服务驿站活动,开展祖孙同乐、心理疏导、爱心书屋等服务活动。巾帼志愿者以照料中心为主阵地,以巾帼志愿岗形式每天为老年人洗衣、送饭、谈心,成为照料中心的“贴心人”……

  “众人划桨开大船”,听说部分乡镇建设资金有缺口,进度跟不上,金东的企业家们坐不住了。3月29日上午,一场由曹宅镇商会自发组织的助建居家养老中心的活动火热进行。“开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恒飞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短短10多分钟内,近30家企业的负责人慷慨解囊,助建总金额超过130万元。

  “大家一直想着为家乡做点事情,现在刚好有了这一机会。”4月7日上午,傅村镇商会在上荷塘水库管理处召开了一次特殊会议,帅达毛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村商会会长杨德帅带头捐款10万元。当日,共筹集到资金140余万元。而商会会员、寨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寨春除了捐资外,还将为各居家养老中心提供绿色放心蔬菜。

  听说其它一些乡镇企业捐款踊跃,孝顺镇商会会长孙伟华显得格外着急。据了解,因前期孝顺镇开展金义都市新区建设土地征迁,到了4月中旬,又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他一直腾不出时间发动企业助捐。广州回来后,他就马不停蹄走访了全镇40多家规上企业,15家当场敲定每家捐款10万元。5月10日商会召开动员会后,100多家会员企业捐款250多万元。“百善孝为先,万事顺开头,这些都是每位企业家应担的责任。”孙伟华说,村居养老事业要注重长效管理,为此他们还开设了银行专户,用于供给村居养老服务建设。目前,通过金东各基层商会的宣传发动,全区企业积极参与,助建工作已实现“全覆盖”,捐赠额近1000万元。

   统分结合强推进“金东模式”显成效

  两只金黄色的佛手,托起一座夕阳照耀下的房子,房子露出了浅浅的微笑,这是区民政局为各家村居养老照料中心精心设计的标识。

  走进金东村居养老照料中心,从每餐依照食谱荤素搭配的菜品、宽敞明亮的日间休息室、配备洗衣设备的洗衣房,到适宜老年人的文娱设备、贴心的卫生保健服务,让记者感受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

  区民政局作为建设的牵头单位,从建设之初,就实行了“七统一标准”:标识统一印制,立面统一规整,设备统一采购,环境统一布置,制度统一上墙,人员统一培训,工作统一推进。同时,根据集中高效、重点保障的原则,分类将五保老人、80周岁以上老人、6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等纳入照料中心,实行统一梯度管理。

  “因村而异,在统一的基础上,融入了个性元素。”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伊胜阳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各村在利用闲置学校、村办公所、集体店面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村庄特色,形成了基础版、标准版、升级版等不同版本。曹宅镇桥西村、孝顺镇余店村村居养老照料中心绿树成荫,庭院氛围很浓;澧浦镇下宅村更像是一个农家乐;曹宅镇上目宋村、孝顺镇中街村突出了文化特色。

  据伊胜阳介绍,我区推广的农村养老新模式,以村居养老照料中心为主要载体和服务平台,采用两个统分结合模式:在照料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在照料中心的布局运营上,实行“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通过统分结合的方式,我区2万余名农村老年人日间的就餐、保健、娱乐等基本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日间统一享受集中服务,夜间分散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民生工程得民心 传递社会正能量

  昨日傍晚,微微泛红的落日洒进了澧浦镇下宅村的村居服务照料中心,把整个院子映得通红。“我们把馄饨皮擀得再薄一点吧,这样老人吃起来更软一些。”村支书王根俏双手滚动着擀面棍,棍下的馄饨皮变得越来越薄。

  王根俏告诉记者,每月10日、20日、30日,村两委为村居服务照料中心的老人,提供爱心馄饨。据了解,去年7月,该村村居服务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刚一个月,村两委就发现部分老人想换换口味,吃面食。于是征求大部分老人们的意见后,决定从7月10日开始,每10天包上一次馄饨。

  当日,澧浦镇党委书记张卫平在得知消息后,赶往下宅村,与老人们吃起了第一餐爱心馄饨,并为他们送上了2000元的馄饨基金。在镇党委、政府的的带动下,不少镇、村干部及村民也纷纷献了爱心。村两委共募集了5000元左右的专项基金。

  92岁的村民朱巧仙是村居服务照料中心年纪最大的受惠者。她说,包馄饨是件繁琐的事,擀面皮、和馅、包料、水煮,几道工序差不多要花上半天时间。如今年纪大了,懒得动手。没想到村居服务照料中心帮助她了却了心愿。

  村居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激发了老人们维护村集体利益的热情。曹宅镇桥西村村支书钱伯顺说,前阵子,村里要修一条路,碰到一户村民家的房子,这户村民就是不肯退让,照料中心的老人看不下去了,就教训对方:你们年轻人怎么回事,村里办点好事,你们却总拦着?老人家的几句公道话,就把事情解决了。

  采访中,不少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村居服务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后,村风、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邻里矛盾少了,和气的场景多了;婆媳争吵听不见了,孝顺的媳妇越来越多了;晚上打牌、搓麻将的现象也减少了,村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陪老人。 张志连说,村居养老照料中心不仅解决了老人中晚餐、大件衣物洗涤等问题,还为这个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