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餐厅”就餐的老人们一脸笑意。
家住金东区赤松镇山口冯村的孤寡老人唐春秋已经90岁了,以往一个人在家,独自做饭不仅辛苦,而且孤单。每到夏天,老人常常是做一顿饭吃上两三天,有时因为没胃口就干脆不吃了。不久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
两个月前,山口冯村首推“幸福餐厅”,聘请专业的厨师为村里80多名孤寡老人提供中、晚餐。此举得到了村民一致叫好。渐渐地,村里尊老敬老的氛围变浓了。昨天,记者和老人们一起,感受了“幸福餐厅”里的温暖和关爱。
“幸福餐厅”情暖老人心
昨天中午11点刚过,本周负责食堂的村总支委员章妙英就守在了餐厅门口,村里的孤寡老人们陆续拿着碗筷从四面八方向村办公楼走来,“幸福餐厅”就在这附近。老人们很自觉地在餐厅里找到了位置,有说有笑等着开饭。
过了一会,章妙英戴上口罩,开始给老人们盛饭。一起吃饭的老人们很自觉,有的站起来帮忙服务,有的替后面的老人往前递碗。当天的伙食是黑木耳炒肉片、四季豆和紫菜蛋汤。老人们说,每天只花4元,就可以吃到一荤两素的中、晚餐。一周7天,菜色天天不重样,营养很均衡。
“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太孤单了,也没胃口,现在吃饭有伴,饭量都增加了。”在“幸福餐厅”吃饭的冯大爷说。刚开饭不久,方奶奶的女儿开车来到了食堂。她说,母亲原本一个人在家吃饭,他们子女都很不放心,村里的“幸福餐厅”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现在在外工作安心多了。
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山口冯村村支书方锦华笑了。他说,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一旦上了年纪生活就有可能变得艰难和不便,他们也是在对老人的一次次走访中发现,老人们常常是一碗菜吃好几天,开办“幸福餐厅”不仅是给孤寡老人们提供一个吃饭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让这些老人们能够相互交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更开心一些。
坚持需要责任来支撑
早在三年前,永康市西溪镇马坞村就曾办起“寿星食府”,为村里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解决伙食。目前,这个食堂已经停办两个多月了。
马坞村村支书胡冬生称,这个“寿星食府”是他一手办起来的,他们服务的老人不多,一共16个。经费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农村老人的生活补助款,每月60元;从民政部门争取的每年2万元的补助。但前段时间因为胡冬生身体不是很好,一直在住院,食堂就停了下来。
“负责管理这个食堂的人一定要很有责任心。”胡冬生说,之前村里曾有老人对买什么菜、买多买少提出意见,后来由他负责买菜,意见就少多了。要办好食堂,不仅需要钱,更需要一份责任。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一天4元的伙食费,还要摊上人工、水电煤,这个餐厅肯定是要亏本的。方锦华坦言,村两委已经做好了亏本的准备,计划每年由村集体补贴六七万元,维持“幸福餐厅”的正常开销。
目前,山口冯村配备了两名村干部轮流负责食堂的采购,并将收支公布在墙上。就餐老人的名单张贴在餐厅门口,老人是否到来一目了然。方锦华说,开办“幸福餐厅”他们也觉得责任很大,特别是老人就餐的安全问题,但既然已经启动了,他们就会坚持下去,毕竟这是一件真正的好事。如果办得成功,他们的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争取让村里更多的老人能够受益。
“微慈善”汇聚爱的洪流
因为有了“幸福餐厅”,山口冯村关爱老人的氛围变浓了。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想着为他人做点什么。方锦华将这称为“微慈善”,他说,把这些爱心凝聚起来,发挥更多村民的积极性,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爱心加入。
“幸福餐厅”拉近了老人间的距离。记得两个月前,刚开办“幸福餐厅”时,老人们在一起吃饭很拘谨,大家虽是一个村的,可彼此说话并不多。现在,老人们都像一家人一样,不仅结伴来吃饭,而且还互帮互助,有的老人身体不适,就有老人主动给他送饭菜;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就有老人每天扶他来往。因为伙食搭配均衡,老人们的气色好多了。
“幸福餐厅”延续了幸福。有的老人不和子女住在一起,有了“幸福餐厅”后,子女反而经常过来探望老人。有的老人婆媳关系不是很好,现在见其他人都对老人这么好,做子女儿媳的也知道孝顺了。于是,有村民将自家种的菜送到了餐厅里;有村民自愿出资,在公交车停靠站修建了凉亭和坐椅;这个暑假,在村办公楼,为村里50多名孩子组织的暑期“春泥护花”活动还在继续。
这样的好人好事在山口冯村还有很多。有钱的,没钱的,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做起了“微慈善”。有村民说:“村干部为村里的老人做了这样的好事,我们能为老人尽点力,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