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历史一再表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今年2月到10月,从寒风凛冽之冬到硕果累累之秋,区级领导班子、镇乡(街道)、机关部门(单位)共990个基层党组织及1.8万余名党员,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经历了一场触及思想和灵魂的党性“大考”。
静心学习,走访调研,开门纳谏,专项整治,建章立制……半年多来,金东大地吹起了阵阵清新之风,干群关系日渐融洽,优良的党风政风正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正激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凝聚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强大动力。
坚定信念坐标更明
2014年初,寒意正浓。
金东面临着一个现实的挑战:经济底子薄,却要以治水促转型,转型之路该怎么走?更为重要的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穿越时空,亟待更丰富宽广的时代内涵和更务实高效的为民实践。
“解决好思想总开关问题,是搞好群众路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委主要领导的话语掷地有声。
上行下效,行胜于言。区委常委会以上率下,以“三严三实”为标尺,扎扎实实抓学习,沉到一线听取意见。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活动,做到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实践上先一着,以实际行动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出示范、树立标杆,营造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生动局面。
活动向前推进,思想武装同步跟进。我区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行动,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采取集中时间学、对照先进学、交流反思学、寓教于乐学等多种方式,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活动中,许多领导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修改体会文章直到深夜。
除了集中自学,还邀请省委党校副校长郑仓元教授、省委赴金华市督导组成员黄克招和省委赴金东督导组副组长杨旭明等领导、专家上专题辅导讲座。区委常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人上党课,这个做法现已成为区委的学习制度之一。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全区选树30名“五型”党员干部,举办“身边好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挑选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让党员干部找到可学可亲可比的“镜子”。建成了全市村干部优良作风陈列馆,大力弘扬农村干部“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的优良作风。
随着学习教育逐步深化,理想信念的灯塔越发明亮,群众路线的坐标更加精准。半年多来,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真情关切。
广开言路诤言更多
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
曹宅镇麻堰水库下游村庄村民茶余饭后,聊起半年前的那一幕,心头仍然充满暖意。那时正逢汛期,芗溪水涨。远远地,有人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正在和村民亲切地交谈。原来是区委书记郑余良轻车简从下基层,听取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五水共治”、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议。时隔一个月,他又来到曹宅镇、孝顺镇体验民情,进村入户,夜宿农村,与村民聊生产生活,聊村庄发展,聊环境治理。
源东乡山下施村、傅村镇畈田蒋村的村民也忘不了,春暖花开时节,区委副书记、区长施美红白天走村入户,夜晚入住农家,与村民促膝长谈,聊旅游话发展。她为村民腰包越来越鼓而高兴,勉励村民充分挖掘乡土特色,通过畜禽整治,把乡村旅游办得更好。
不走“设计路线”,不看“包装样板”。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头下,其他常委们纷纷下基层开展“走亲连心”、蹲点调研,做到实施方案亲自把关、重要活动亲自参加、遇到问题亲自帮助解决三个“亲力亲为”。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区分别开展了以访贫问苦、治水问计、纠风问症、交友问心“四问”为主题,以“民情体验”为主题,以“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为主题,以“组团送服务、情暖企业心”为主题的四轮走亲连心活动,最广泛、最真实地听取基层群众意见。
在四轮走亲连心活动中,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共走访81500多户农户,占全区总户数的99.3%,同时还走访了271家企业。
怕穿“小鞋”不敢提意见,怕伤“面子”不愿提意见,是征求意见中的常见现象。对此,区委常委带头鼓励基层提意见,把提意见作为一项“硬任务”布置下去。在召开座谈会时,要求不汇报工作,不说场面上的话和赞扬的话,直截了当提问题;在个别谈话时,不安排工作人员记录,打消谈话对象顾虑,以真心换真话。
发放问卷、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登门请教、设立征求意见箱……各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开渠道,听真话、听“刺耳”的话,通过群众提、上级点、自己找、互相帮,努力找准、查实突出问题。
“我们查摆问题时发现,下面提的意见建议,有的过去提了,现在还在提,老提老问题,就是大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解剖‘麻雀’,就能摸清问题症结,找到解决办法。”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他同时表示,意见就是群众的期望和信任,问题就是整改方向。找准问题,整改到位,对促进财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坦荡亮剑举措更实
近来,到区检察院办事的群众明显感到方便多了。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区检察院针对各科室分布在各楼层,群众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案程序,造成办事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积极改造办公用房,设立敞开式的“便民查询岗”,开通热线,并落实干警巡查,提供“微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区水务局从小处着手立改公物浪费问题,实行会议禁用一次性杯制度;区教育局立改有偿家教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治;区纪委加大干部纪律督查,建立明查暗访跟踪整改制度;区交通局对路口绿化影响交通视线问题开展专项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市委提出的“本单位的具体问题一步到位马上整改、涉及多个单位的难点问题快步推进限时整改、全市性的整改问题齐步跟进同时整改”的“三步整改法”要求,我区紧扣具体问题、面上问题、难点问题抓整改,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半年多来,“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越来越多,群众意见有人听了,困难有人帮了……越来越多发生在身边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曾经横亘干群之间的藩篱,在纷纷拆除;曾经蒙蔽理想信念的灰尘,在涤荡净化;曾经的“四风”积弊,被曝光清除。
截至目前,全区共列出3批“立改清单”,225个立改项目,已有220个整改到位。对走亲连心中群众反映突出的174个问题,实行问题交办单制度,目前已全部办结或答复。文件会议缩减32.1%;“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8%;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51项,达40%;清理评比表彰项目34个;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案件4起,查处涉案人员3人,清退资金19951元。
我区还成立正风肃纪工作组,做到月有计划、周有行动、日有巡查,重点狠刹“酒局、牌局”。目前全区共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52次,已有46名党员被党纪处理,43名机关干部受到效能问责,2名科级领导干部被免职。在“守规矩、树正气”专题教育整顿活动中,共查处11起强揽工程、强迫交易和抢栽、抢种案件,处理党员干部33人,涉案价值3000余万元。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在抓好问题整改的同时,我区同步推进建章立制工作,按照“学、清、立、改、停”工作思路,区委牵头出台了治理“文山会海”若干措施、干部“小错无为”问责、村干部履责行为规范等9项制度,全区各活动单位共新建长效规章制度168个,修改完善规章制度115个,废除22个。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作风顽疾得到遏制,违规问题得到纠正,队伍建设更加强化,千家万户更加安心。基层反映,现在会议文件少了、抓落实多了,衙门习气少了、深入基层多了,铺张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
凝心聚力干劲更足
在我区“五水共治”一线、“三改一拆”现场、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处处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了,脸晒黑了,晚上睡不好觉了。可是群众的笑脸多了、怨言少了,自己心里就踏实了、有谱了。”这是记者半年多来在各地采访领导干部时听到最多的话。我区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两美金东”建设成效检验活动成果。
区委常委领衔破难,负责全区最难的12项中心工作,选派了470名农村“治水拆违”指导员,全区2/3以上机关干部派到基层,要求2/3以上时间精力用在一线。区四套班子领导主动担任河长,每月确定整治任务,定期开展巡查;制定治水三年行动,安排治水项目71项;坚持从最难、最差河突破,孝顺溪成为省“五水共治”现场参观点;实行水岸同治,以“三改一拆”带动“五水共治”,退养拆除禁养区范围2007家畜禽养殖场。垃圾河整治初战告捷,顺利通过市级初验。7月份,顺利通过全省首批“清三河”县(市、区)验收。省、市主要领导对我区水岸同治,推进畜禽污染整治所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
全面开展“无违建区”创建工作。1至9月,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802宗,107.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359.66%。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全面拆除428块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非法广告牌,率先在全市完成整治任务;平稳处置涉及宗教活动场所违法建筑和加高标志物19处、对52处涉及民间信仰的违章建筑拆改并举,并承办了全市“三改一拆”涉及宗教违法建筑专项整治现场会。
大力开展“四破”专项整治,破除既得利益,狠刹身边的不正之风。截至9月底,全区共盘活土地1055.3亩,破除僵尸企业7家,收回土地7宗1113.86亩,推进37家企业开竣工1001.8亩,取缔“低小散”污染加工作坊(点)345家,处置党员干部15名。
全力推进环境整治。从年初开始,定期开展全区性环境卫生整治,发动党员干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公益劳动,区域内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环境洁美、人人有责”日渐成为金东人民的新风尚。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集中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虽已基本收官,但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和追求永远不会结束。
站在又一个新起点上,全区党员干部将凝心聚力、永葆本色,更加自觉地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锤炼优良作风,以更饱满的热情推动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