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戴翠雯)10月14日至15日,在区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来自全省部分高校和省老年学会、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的专家、学者来到金东,以实地考察和座谈的形式,为我区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出谋划策。
专家、学者们先后走访了澧浦镇晚田畈、任宅前、后余、琐元、洪村和下宅6个行政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解运作程序,提出优化意见和建议。
“每天都来吗?家里离这儿远吗?走过来辛苦吗?”刚刚来到第一站——晚田畈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家、学者们便迫不及待地同大厅里闲坐着的老人聊了起来。一位88岁的老太太笑容满面地介绍,她自己一个人住,村上建了居家养老中心后,生活就省心了。距离居家养老中心不过三五分钟的路程,儿女放心,吃饭也有伴了。
走走停停,来到洪村居家养老中心的时候,厨房已经升起了炊烟。浙江外国语大学教授、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董红亚走进厨房,提出了不少问题:“中午什么时候开饭?菜谱怎么安排?”、“有没有符合吃饭条件却不来吃的老人?”、“那些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吃饭怎么解决?”……
一轮走下来,专家、学者们被金东政府的用心和金东干部的用情打动了。专家们认为,金东统分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投入小,收益大,受益面广,有效解决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针对我区各乡镇负责人和村代表提出的难点问题,专家、学者们一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许放明认为,“金东模式”之所以见效,是在家庭养老资源缺失的情况下,居家养老中心填补了人力、资金等的不足,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灵活运用养老资源,将传统养老模式与现代养老模式相结合。“今后的发展应逐步走向个性化养老,关注并满足老人更多层面的需求。”他建议。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省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张敏杰表示,金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一养老模式是对传统养老的补充和更新,成功地使社会福利普惠化。但是,在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模式的同时,决不能弱化、淡化家庭养老的观念,家庭成员提供的养老服务绝不应该被政府取代,因此今后居家养老的发展一定要兼顾家庭养老的功能。
就老人身体健康和出门安全等细节问题,专家们也给出了回答。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教授鲁可荣提出了多重保险的观点,即多种险种统包给一家保险公司。省老年学学会秘书长、省民政研究中心主任王先益非常关注居家养老中心运行问题,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服务投入,加强医疗保障,关注老人的高端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