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东新闻网  >  教育科技
金东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引发专家及央媒记者关注
2018-10-29 10:58:12来源: 今日金东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10月26日,由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牵头,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总编全世杰、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记者组成的调研组来到金东区,开展“学在金东——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金东区实验小学、曙光小学、含香小学、澧浦小学、傅村小学参观指导,并召开专题座谈会。

  近年来,金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营造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校一品”,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浸润,幸福成长。

  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金东区坚持“四个结合”,即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名人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结合,以文化人,着力打造“学在金东”品牌。

  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教化、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近年来,金东区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编写红色故事读本、开设红色教育课程、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将红色因子融入全区青少年学生的血液。同时,狠抓“党建+育人”工作特色,充分发挥党建在教育、教学、育人、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构建“一支部一特色,一学校一品牌”格局。金东区实验小学延伸“爱的教育”内涵,建立“党建+队建”红色网格服务岗,坚持“1名党员+1名队员”管理服务、“2名干部+1名候选人”结对成长模式。孝顺小学“孝德教育”、曙光小学“活力教育”、澧浦小学“礼文化”……各中小学将党建与学校特色工作深度契合,助推学校教学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金东区利用名人文化资源,赋予德育工作地方特色和人文活力。金东把艾青故居、施存统施光南故居列为中小学德育基地,以诗人艾青名字命名“艾青中学”,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名字命名“光南中学”和“光南小学”。同时在曙光小学成立“施光南少儿合唱团”,傅村初中开发以沈约、宋濂和艾青为底色的地方名人文化校本课程《潜溪》。多次举办艾青诗歌节、施光南音乐节,打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地方文化是特色校园文化的根基。金东区各中小学充分传承地方文化基因,提炼办学思想、校训。傅村小学原名“遵道学堂”,“遵道”成为其校训;澧浦小学原名“致和小学”,将“致和”作为校训,“礼文化”由此滥觞;孝顺小学做足“孝顺”文章,开发孝德课程,让孝德深入人心。非遗传承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让校园响起婺剧独有的腔调旋律与舞姿风采;剪纸艺术,在岭下小学师生传承中拥有了新的生命力。

  课程改革,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金东区致力于提升国家课程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小班化教育,金东一直走在前列。2011年,浙江省教育学会在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布“浙江省小班化教育金东宣言”。地方课程《美丽金东》,更是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最佳途径。实验小学“爱的教育”奏响师生健康发展的主旋律;曙光小学校本课程走进央视《新闻联播》。鞋塘小学经典诵读课程,光南小学快乐陶艺,相继成为课程建设的美丽风景线。

  明德辅仁,以文化人,正在金东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丰富多彩的新时代实践。截至目前,金东区校园文化获国家级奖项4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21个。金东区校园文化省级立项课题29个,市级立项课题78个,市重点立项课题10个。

观摩澧浦小学学生书法

参观含香小学

“施光南少儿合唱团”现场表演

参观曙光小学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总编辑 全世杰

  金东区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突出,特点明显,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把教育改革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既有坚守也有回归。坚守就是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特别具体、特别细微。回归就比如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高尚、最伟大、最美丽。

  教育,国家重视,社会关切,家长关心,《民生周刊》将关注和报道好金东的教育。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会,它把新时代教育思想,培养目标都指出来了。建议校园建设对标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对原来的规划、计划和指导思想重新进行一些审视和对照,更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如何把要求和解决办法落实,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希望金东能在解决问题方面提供一些金东经验。要把“一校一品”的特色突出到共性当中去,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 唐任伍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学校能立足“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引入家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

  传统文化我们固然要发掘,但学生也不能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节,现在是互联网社会,网络经济相当发达,教育要均衡发展,就要把文化建设与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化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起来,与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启学生的创造性心智。

  教育均衡必须始终坚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开展的特色活动,让更多的家庭了解学校、走进学校、认识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质量。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才是优质的校园文化?一是学生参与度:有多少学生参与进来了,学生在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二是多样性:一个学校一个主题,在校园文化建设起步阶段是很好的安排。再发展下去,每个学校本身也可以是多样的。三是选择性:校园文化要发展得好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并不是让孩子只能接受安排。现在强调比较多的是传统文化,科学元素也值得关注。

  校园文化要有边界感,不是所有的都适合校园文化,并不是学校所做的工作都属于校园文化。需要清楚边界感,才能明白校园在建设的是什么,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要培养孩子辨别善的能力,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做出判断,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报采访中心主任 柯进

  要把校园文化放在历史的角度去看,校园文化和校园历史要有关联。

  校园文化建设要放在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上去对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纲领性的文件,实际上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之前一定要研究文件是怎么规定的,它指的方向是什么。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和特色办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层面。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好好把握。

  ◆中国教师报主编 褚清源

  做教育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就是做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走进他喜欢的那种环境里面,让环境自然能够促进他自发自动去学习,去成长,去向上向善。第一个环境是物质环境、校园环境,第二个环境是课堂和课程环境,第三个环境是成人环境。

  我认为我们金东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它不是单一的,是有根、成系统、综合的,是与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相融合的,这是最让我受到触动的。

  今天在各个学校我看到,我们的文化都有独特的校本化表达。通过走访和座谈,我现场梳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几大原则,和大家做个交流,包括学生立场原则、众筹原则、主体化原则、故事化原则、我在原则、消费原则、减法原则、动静结合原则、链条化原则和年检原则。

  这些年,金东多项工作受到《民生周刊》关注

  ●2018年6月3日,《民生周刊》记者来金东区采风“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暨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10月28日,《民生周刊》杂志社来到金东,开展“文化创造美好生活”金东实践调研活动。同年,金东区“金东文化礼堂”项目获评“2017民生示范工程”,这也是金东民生事业工程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民生示范工程殊荣。

  ●2016年5月14日,《民生周刊》杂志社来到金东,调研金东农村环境全域化综合整治做法。同年,金东区“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项目获评“2016民生示范工程。

  ●自2013年起,《民生周刊》关注金东居家养老,多次来金东采访。2015年,“金东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获评“2015年民生示范工程”。

编辑:胡城璐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