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数据显示,目前金东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8.05万人。
2012年以来,我区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安度晚年。居家养老“金东模式”成为全国样板,社会各界赞誉广泛。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建成315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个镇级配送中心、110个村级配送点和12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1.1万多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全年下拨建设和运行补助资金2577.4万元。
当前,金东“智慧养老”建设扎实进行,从步行到奔跑,谱写养老服务的新篇章。
线上线下一体化
打造智慧点餐
在东孝街道江山军干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盒盒饭菜摆放整整齐齐。配送员根据点餐机中的信息,准备好各类套餐,等待老人们来领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琦介绍,小区老人可以用智能手环在自助点餐机上点餐,或者由子女操作手机APP点餐,不出社区,就能吃到令人满意的饭菜。“很多老人年纪大了,不光烧菜做饭不方便,在就医等其他生活方面也有困难。”沈琦说,“接下来手环还将增加诊疗、上门服务等模块,不断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通过智能手环点餐,是我区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区民政局深度梳理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等核心业务,结合工作实际逐年推出重大改革事项,迭代升级民政12个业务应用,以数字赋能构建“数据采集+需求分析+决策实施+评估修正”的民政工作闭环体系,细化流程和场景,提高服务精准度。“考虑到不少老人不习惯带手环,我们也在探索改成更‘接地气’的方式,提高使用率。”区民政局党组成员胡鹏波说。
实时掌握老人动态
深化智慧监管
在金东区政协“请你来协商——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面对面协商活动中,面对政协委员对于深化养老服务的提问,区民政局局长郭翔表示,我区计划投入500万元建立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建设以养老服务大数据管理中心为核心,对接“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智慧养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实现养老服务监管透明化、运营体系化、服务高效化、建设规范化、成本效率化。
老人监管是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的一个课题。目前,区民政局已经筛选出30户独居老人,计划为其安装烟感、气感、门磁和智能床上感知等设备,将老人在家数据与物联网连接起来。数据会上传至区养老服务数据平台,其子女、社区工作人员或家庭医生通过数据随时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如果老人身体状态出现异常,服务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并启动整体应急预案。工作人员会联系老人及其家人,告之应如何调节,做到未病先治、小病提前干预。如果情况严重,工作人员会立即联系120,将各类风险降到最低。
精准对接养老机构
加强老人信息共享
入驻养老机构是不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选择。我区一方面规范各类养老业务申请、审核、审批操作程序,规范资金的发放,实现养老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将建立养老服务管理系统,提供政策资讯、办事指南、服务资源查询、养老院综合数据、床位预约等服务,为老人、监护人提供便利。通过建立评估评价管理系统,实现评估机构管理、评估对象管理、能力等级评估、服务项目管理等,使评估电子化、便捷化。
同时,该系统将根据全区11家养老机构的数据反馈,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老人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实时掌握老人护理、喂药、洗澡等情况。
养老新变化、新成就,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的结果。数字化、智能化为民生保障插上新翅膀,让养老方案更为多元。近年来,金东因地制宜强化政策引导,将着力点放在“心”上,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可以预见,“智慧养老”系统越来越成熟,不断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编辑:黄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