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综合新闻
汪妹玲:“芯”赋产业 “心”系故里
2025-04-18 11:04:45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温君凯 吴婷 郑菁雯/文 陈炼钢 朱佳虹/摄

  编者按

  三江沃土育英才,四海儿女聚金东。他们走出故里,在跋涉中开阔眼界,在磨砺中收获成长。他们怀揣梦想,以热忱拥抱金东,以热血浇灌新区。他们展风华、竞时代,以蓬勃的朝气拥抱时代,以坚定的步伐追逐理想,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精彩篇章。金东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天南地北金东人”特别报道,让我们循着“金东籍海内外人士”和“新金东人”的足迹,聆听他们一步一脚印的奋斗故事,为“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汇聚奋进力量!

  人物名片

  汪妹玲,芯聚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火炬创业导师、中国孵化器联盟副理事长、浙江上海商会副会长、苏州市青年商会荣誉会长、苏州上海商会执行会长、上海金东“两会两站”会长。

  人间四月,姑苏城外。

  芯聚鼎慧智谷科技产业园内高新企业云集、创新氛围浓郁。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产业园,是苏州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高地,也是苏州首个校企合作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A类等荣誉,正通过发挥自身的综合创新实力,助力苏州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芯聚鼎慧智谷”只是金东囡汪妹玲事业版图中的冰山一角。从金东乡野到枢纽城市,从普通职员到集团董事长,从行业影响力人物到优秀女企业家,汪妹玲用三十余年书写了一部奋斗史。

  生命不息创业不止

  初见汪妹玲,她正结束一场会议匆匆赶来,一身蓝色商务套装,简洁又不失优雅;说话不疾不徐,沉稳而自带气场。似那玉兰,迎风摇曳,又不畏寒风雨雪。

  “我是金东区赤松镇山口冯人。”

  老乡相聚,笑语盈盈;回忆往昔,岁月悠悠。

  学生时代的汪妹玲堪称学霸。初中就读于罗店中学,高中考入金华一中,后赴苏州求学。从象牙塔走入社会后,汪妹玲进入苏州市新港集团。1994年至2000年的6年时光里,依靠勤奋和敬业,她一步步从普通职员做到了集团销售经理。

  在外人看来,这已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汪妹玲目光和志向并不囿于这一方小天地,她不愿止步于别人眼中的“逍遥安逸”,决心跳出“舒适圈”,投身创业蓝海,重新“出发”!

  世纪之交,风起云涌,机遇与希望同在,风险与挑战并存。汪妹玲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敢想敢干,敢闯敢拼,不断探索更广阔的可能性,实现职业生涯的精彩跃迁。

  2001年,创办博思堂地产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2005年,创立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2019年,整合成立芯聚科技集团,担任董事长。

  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研究土地价值到发展科技园区,再到打造国内更专业、更科技、更国际、更人文的科技服务平台……每一次的创新,每一次的转型,20多年专注在科技领域,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有人笑我说当时不从事房地产开发很傻,做科技产业又辛苦又不赚钱,但现在他们觉得我当时的决定很正确,挺有眼光的!”说话间,汪妹玲语气温婉,如典型江南柔和女子,实则柔中带刚,面对困难与挫折,始终保持着倔强的韧劲。也正是这种决心与执着,让汪妹玲的商业版图不断做大做强。

  如今,芯聚科技集团已在全国拥有69个园区,先后获得29个国家级技术服务中心、15个国家级服务平台、9个省级科技园,O’PARK线上园区超600家,直接服务企业30000余家,培育上市企业22家。

  “芯”赋产业“心”系故里

  此芯非彼芯,我心亦如之。

  “芯聚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是芯片企业,实际上我们是让每家企业植入科技的‘芯片’,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硬科技。”谈及企业名称的由来,汪妹玲从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二十余年的创业之路,让汪妹玲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也塑造了她对产业变革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

  在她看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她愿当好“科技红娘”,串起产学研资源,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助推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转化为“从1到N”的产业发展,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汪妹玲透露,二十多年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建立了苏州首家民企与高校——暨同济大学合作的科技园区,自此开启了政产学研金合作的典范。

  基于此基础发展起来的芯聚科技集团,首创了集产业规划、才智平台、营销体系、产业基金、产业政策、供应链等在内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以“赋‘芯’产业未来”为使命,聚焦新能源、生命科技及AI、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城市建产业集群、招链主强链。

  此刻,个人发展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

  多次回到故乡考察调研的汪妹玲,深入了解了家乡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和路径方向,深切感受到故乡的巨大变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她主动化身“招商代言人”,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不断向在外金东人和外地客商宣传金东、推介金东,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摇旗呐喊,拓展出更广阔的“朋友圈”。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汪妹玲为家乡引荐了包括储能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AR显示技术项目等在内的众多优质项目,不断为区域发展拓展新的产业机会。当前,由她牵线招引的智驾方案项目“轻舟智航”和增程器项目“骊勒科技”已在金东落地生根,助力金东新能源产业集群高地。而芯聚科技集团投资的芯聚东方美芯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也于今年年初正式落户金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能为家乡做些事情,我很开心。”汪妹玲动情道,这是一场共赢未来的“双向奔赴”,既为企业找到了“筑梦热土”,又为家乡发展引入“源头活水”,尤其是新能源上下游产业、生命健康产业、AI人工智能等十分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又契合金东发展实际,相信未来大有可为。

  桑梓情深盼君归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汪妹玲对家乡的贡献远不是带回一个产业项目、给予一笔投资这么简单。

  作为上海金东“两会两站”会长,汪妹玲始终注重以乡情为纽带,坚持走访上海苏州等地老乡,带去家乡的土特产,让异乡游子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她积极协助政府引进优质企业资源,促进区域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仅2024年,上海金东“两会两站”便多次组织金东企业家回乡考察与产业对接活动,成立两会大学生联谊会、金融委员会、律师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家乡与外部市场的深度融合。

  多年来,她多次为家乡社会福利机构捐助生活物资、医疗设备,向中小学校捐赠资金和教辅书籍,引荐优质教育资源,在重要节日组织留守老人义诊、聚餐、郊游等活动,为他们添暖意、送关怀。

  “‘一老一小’的幸福是年轻人奋斗的底气,也是我们在外打拼金东人的无限牵挂。”汪妹玲的眼神变得柔软,脸上流露出亲切和善的笑容。走得再远,她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不遗余力为家乡父老谋福利,用实际行动述说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爱。

  “今年我们计划借助上海金东‘两会两站’的影响,成立‘金东优选好物’平台,为金东的两头乌、佛手、鹌鹑蛋、白桃等特色产品吆喝,打响金东特色品牌。”

  “我们正在筹备成立医疗专委会,帮助会员企业获得更专业优质的生命健康产品与服务。”

  “金东真的是一日一变化、一月一惊喜,我每次回去都像翻书一样,会看到很多新东西。”

  “金东有着最优的营商环境、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产业定位非常清晰、山水环境非常优美、领导有格局做事很有魄力。”

  “就在上个月,我带着我们的老乡游金漪湖科创策源地,在这么短的时间建设得这么好,真的不可思议。”

  “我肯定要参加一次金漪湖马拉松。”

  “金东的共同富裕做得特别好。”

  “我特别热爱我的家乡!”

  ……

  关于金东、关于故乡、关于未来,汪妹玲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正如我们临行时给汪董的卡片留言:纵有万语,落笔片言;山遥路远,纸短情长;天涯咫尺,情暖家乡。

  最是一年春好处,故里万象新,花开盼君归!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