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归仓
盛夏时节,稻浪翻滚,轻风吹过,稻香四溢。当前,金东区2万亩早稻陆续迎来成熟期,丰收的画卷在田野间铺展。我区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机开足马力,奏响夏粮归仓的“丰收曲”。
7月21日,塘雅镇万亩良田的广袤田野上,8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灿灿的稻穗被切割、脱粒。
“我们早上八点开始收割,农时紧迫,得趁着不下雨赶紧收完。”万亩良田负责人介绍,万亩良田基地今年种植早稻7500亩,得益于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割进度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孝顺镇的早稻收割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野上精准作业。机声隆隆中,一行行稻秆被整齐切断,饱满的谷粒通过卸粮筒源源不断地倾倒入运输车。
丰收的喜悦不仅体现在忙碌的收割现场,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产量提升上。据区农业农村局初步测算,今年我区早稻普遍长势良好,全区种植早稻2万亩,预计总产量8400吨,平均亩产可达840斤左右,同比增长8%。
“我们选用了优质高产的早稻品种,并适时早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加强了田间‘三控’(控肥、控水、控苗)等精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落实。”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区里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籽粒也更加饱满。
为确保丰收的稻谷及时归仓、减少损失,我区构建了高效的产后处理链条。刚刚从田间收获的湿谷,被运输车第一时间运往粮食烘干中心。在这里,先进的烘干设备开足马力,对稻谷进行快速、均匀的烘干处理,解决传统晾晒易受天气影响的难题,实现“收割、烘干、储存”的无缝对接,最大程度保障粮食品质和颗粒归仓。
早稻丰收的背后,是我区现代农业装备和体系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大力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深度融合。全区建立了多个功能齐全的农事服务中心,配备了耕、种、管、收、烘等环节的先进农业机械,为水稻生产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截至2024年,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8.56%。
“当前正是早稻收割的黄金期,也是晚稻种植的关键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一方面确保早稻颗粒入库,另一方面利用好收割后迅速灌水整田的窗口期,组织插秧机及时下场种植晚稻,力争晚稻生产再创丰收,全力保障全年粮食安全。”
编辑: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