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美丽乡村
我区一案例上榜国家级名单
2025-07-28 09:38:32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廖怡晴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我区的《全程管控农药包装废弃物守护绿色生态田园》案例入选,成为浙江省本批次唯一上榜的县(市、区)级案例。

  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巨大,有效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必答题。近年来,我区构建起覆盖全域、高效运转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7月22日,在多湖街道国建农资经营部(一级回收点),农户老李提着十几个刚用完的农药瓶推门而入:“丁老板,帮我回收废瓶子。”“好的,名字和身份信息填写一下。”经营部负责人丁建国熟练地递上登记本。

  近期,不少群众带着家里不久前打农药时留下来的空农药瓶和农药袋,来到农资店,退还包装,采购农药。“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将空农药瓶、空农药袋回收换钱。现在村里,已经很难看到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农药袋了。”丁建国一一清点完毕,随后提起这袋瓶子走向经营部不远处的专用集装箱。

  “回收的废弃物没地方放,堆放不好还有异味。现在有了这个专用集装箱,回收的瓶瓶袋袋整理好集中存放,二级回收点会定期来拉走处理,省心又环保。”丁建国说。

  高效运作场景的背后,是我区精心编织的一张“滴水不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

  我区实行“回收点+归集点+处置点”的三级回收网络。全区60家农资店化身农药包装废弃物一级回收点,实现对辖区内1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针对部分回收点回收量较大但存储空间不足现状,我区科学布点,设立了22个防雨、防漏、防遗撒的专用集装箱回收仓,解决露天堆放、异味扰民的旧难题。

  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布局,数字化管理手段也为回收网络提供有力支撑。

  区农业行政执法队一中队中队长方就点开“浙农优品”应用中“农废回收”模块,金东区杜根亮农资经营部的回收数据一目了然。

  据了解,我区在全区农资店安装了身份信息读卡器,并在“浙农优品-农资购销模块”应用中开通回收电子台账登记功能,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名制登记。“在‘农废回收’模块上,不仅能看到全区整体回收量,更能精准定位到每一个农资店的回收明细,便于我们精细化管理。”方就解释道,“系统贯通了购买与回收信息数据库,能有效防止漏收误收。对购买—回收数量不一致的农户,我们会提醒店主和农户及时核查,送交农废至就近回收点。”

  这套标准化的“装备”,让农户交得明白、网点收得规范、管理有据可查。

  回收效率不仅靠智能,更依赖主动出击。区农业行政执法队结合各作物生长周期和病虫害防治规律,精准分析农药瓶产生的高峰时段和种类,制定动态回收计划。在关键时期,归集点大幅增加回收频次,让农药瓶在回收点停留时间缩至最短。执法队员还会重点核查一次性回收量过大、登记信息可疑的台账,严防严查外来废弃物。

  村级网格员也成为田间“清道夫”,他们及时提醒或协助农户捡拾遗落药瓶,对无法处理的则上报执法队统一处置,确保田野无遗漏。

  实现包装废弃物的长效治理,必须在源头上下功夫。我区坚持“回收”与“减量”并重,突出靠前防控。

  “全域+重点”织密病虫害监测网络是关键。全区设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23个,尤其在塘雅镇万亩良田、澧浦镇下宅村东湖畈等水稻核心种植区,安装小虫体智能虫情测报灯、二化螟性诱测报器等智能设备,实时全面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精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精准监测,我区大力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7月10-15日,植保无人机在多个粮食生产功能区上空高效作业。“在全区病虫害发生关键期,我们利用植保无人机,实施统一时间、统一区域的集中防控,一次性完成全区域飞防。”区农技站工作人员何春玲介绍,“这不仅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更能大幅减少农药使用总量和频次,从源头上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据统计,我区在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增0.5万亩的背景下,农药使用量从2020年的340吨下降到2024年的270吨,降幅达20.6%;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从2020年的29.02吨下降到2024年的27吨,降幅达7.5%。

  规范流程、高效回收与源头减量的合力,在金东的田野上结出硕果,目前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现象在我区已基本清零。曾被随意丢弃的小小农药瓶袋,找到了安全、清洁的最终归宿。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