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综合新闻
企业“绿色”账本 算赢“零碳未来”
2025-11-13 10:23:55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鲁珂帆 李玲添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孝顺镇的金华市景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果园”。厂区内果树上挂满圆圆的葡萄柚,“早上来上班,刚停好车就能看到满眼的绿色,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员工何伶杰笑着告诉记者,因为公司打造绿色低碳工厂,还给同事们带来了在“果园”里上班的感受。

  前段时间,省经信厅公布了2025年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名单,“景迪医疗”等企业成功入选,为我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添上新的一笔。

  “看得见的绿”

  背后是“算得清的账本”

  提升产能也是一种有效的降耗手段,具体到企业主体的每一个设计研发和生产环节,企业都要扮演“精算师”的角色,精细核算着每一度电、每一吨水的消耗。“以前我们的设备是通过传统的电机驱动,而现在更多地使用节能型伺服电机,能耗更小,稳定性更好。”“景迪医疗”相关负责人朱绍斌介绍,这背后,是企业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而制定的系统性“零碳未来计划”。

  “景迪医疗”通过持续的设备改进,在原有的设备上安装软件模块控制,实现产品质量提升、产能扩大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与生产损耗,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与“节能降碳”协同并进的发展路径。“在关键生产环节,我们致力于实现有害物质使用的减量化,比如通过采用先进的伽马辐照灭菌技术,并配套灭菌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浓度与时间,显著减少传统环氧乙烷的使用量与潜在排放。”朱绍斌说。

  在硬件投入上,“景迪医疗”同样不遗余力。厂区实施的0.98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高达94.84万度,年减碳约500吨。此外,节能型空压机、冷水机组以及覆盖全厂的节能LED灯、太阳能路灯,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的低碳能源系统。企业还前瞻性地制定了储能项目方案,旨在构建智能微电网,为未来争创“零碳工厂”打下坚实基础。

  “摸得着的智”

  托举“看得见的效能”

  绿色工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与支撑。在“景迪医疗”生产车间外,没有传统工厂的喧嚣,只见无人智能运货车按照预定轨道安静穿梭,正将物料精准送达下一道工序。一场以物联网为“神经中枢”的智能化改造,正悄然改变着工厂的运行方式。近年来,企业以物联网系统为核心,通过ERP、MES、WME将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等关键环节串联起来,逐步构建起一个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集成工业互联网平台。

  车间的大屏幕上,各项运行数据实时跳动,从设备状态到订单进度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开发专用APP,打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运营大数据分析。借助手机端的实时监控与反控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轻点屏幕,就能随时随地掌握生产实况,真正实现从有线到无线的跨越。最终,企业全链条打通智能电表和水表数据管理、设备实时能耗监控及碳排放数据分析,让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数据在“云端”一目了然。

  无独有偶,这种绿色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2023年就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浙江好易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得到了印证。

  “好易点”的智能工厂数字化改造,并非单一环节的升级,而是一场覆盖全链条的体系性革命。项目通过系统性地整合基础信息平台、数字化制造信息平台以及智能制造信息平台,并辅以数字看板与移动终端,最终打造了一个全厂物联互通的智能化平台,该平台直接赋能于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取得了显著效益。在生产效率层面,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各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工操作与干预,使人均年产值实现了大幅跃升。

  在绿色节能层面,该体系通过对设备的全面物联与精细化管理,实时管控生产状况,配合科学的设备点检制度,有效降低了设备的频繁启停与空载率,从源头上减少了能源浪费。“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全厂物联、全程贯通的智能体系。”“好易点”相关负责人马双斌指着大数据屏幕告诉记者,“它带来的不仅是人均产值的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设备管理和运行优化,有效降低设备空载率,从而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的协同增效。”

  “全周期的绿”

  扎根“全流程的贯通”

  绿色制造的理念,正从生产线延伸至产品本身,成为产品核心设计语言。“好易点”聚焦“轻量化、长寿命、节能、易回收、可拆解”五大要素进行产品设计,通过运用CAE软件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在确保卓越品质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材料消耗,降低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践行了“绿动晾晒,智享未来”的品牌承诺。“我们将持续深化绿色产品设计,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的改造升级,并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规模。”马双斌说。

  同样,在“景迪医疗”,产品研发设计端全面融入全生命周期生态管理理念。企业严格参照《产品生态设计通则》,在设计开发、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包装及废弃物回收利用每个环节重新评估改进技术工艺。其自主研发的“自粘性创面修复聚氨酯水凝胶”,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实现了高端医用敷料的国产化替代。同时拓展新思路为生产端降耗减排,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进两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区一众企业的绿色发展实践为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标注新的注脚。近年来,我区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标杆培育、服务优化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市级绿色工厂44家。

  从“果园工厂”的具象之美,到“零碳未来”的宏大愿景,新区企业正以扎实的行动,将绿色发展的“施工图”转化为一幅幅“实景画”。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