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彦平著
出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9-1
版次:1页数:308字数:230000
印刷时间:2013-9-1开本:16开纸张:
印次:1I S B N:9787309096576包装:平装
编辑推荐
作者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和战略眼光,把他的经营之道和管理理念组织成书,对有志于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利益和情感该如何选择,这是很多人都会接受的考验。作者从源头分析,在书中试图为读者提供一条完美解决方案。
当今社会因为情绪积累而爆发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这本书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内容推荐
“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情商”,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热门的话题。它虽然是个外来概念,但其根源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在本书中,作者沿着文化的脉络,结合其人生阅历和管理经验,对情商做出新的解释:首先肯定了“情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问题的重要能力,进而细化到商业活动中,人们必须有能力保持情感和利益的平衡,成全利益和情义。作者揭示了情商的两条运作规则——不平等产生情感和不公平产生情绪。这两条规则渗入人的意识,支配人的心态和行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均可见其作用的轨迹。
这本书追古抚今,包罗宏富,可谓“大文化”、“泛管理”。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必然能给不同层次的读者,带来不同的启发和共鸣,从而促进读者依照情商的逻辑来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徐彦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总商会副会长、陕西省川渝商会会长、西安高山流水集团董事长。曾出版诗集《游弋的小屋》《中国商人》及管理学专著《知音文化管理》等。
目录
序一/骆玉明
序二/程紫平
导言
第一章公平之道
一、社会交往中的公平因素
(一)公平影响人心
(二)不公平的形成
(三)找平衡
二、公平和道德意识
(一)男儿肩上两个字:责任
(二)信任的力量
(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诺”
三、道德意识和修养
(一)素养
(二)消除不公的盲区
(三)提升境界
第二章不平等产生情感
一、关系和人情
(一)讲关系,重人情
(二)情感是建立关系的目的
(三)做人情与送人情
二、经济交换和情感交换
(一)市场语境下的公平:平等和公正
(二)情感交换
(三)情感发生的逻辑
三、认清情绪
(一)情感能力
(二)修己以安人
(三)消解情绪的方法
第三章在商言商
一、原商
(一)商人辨源
(二)明清商帮一瞥
(三)民间商业类书中的价值取向
二、义、利之辩与儒商
(一)儒者何为
(二)义与利的纠结
(三)当代儒商
三、现代社会与企业家精神
(一)资本主义与近代西方企业家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商精神
(三)论一种可能的现代企业家精神
第四章情商与文化管理
一、文化与文化管理
(一)文化建构认同
(二)协调冲突
(三)情感在文化管理中的位置
二、知音文化管理
(一)知音式人际关系
(二)知音修为
(三)打造知音伙伴式团队
三、效益公平
(一)机会均等
(二)程序公正
(三)高山流水集团的制度创新
第五章不公平产生仇恨
一、不患寡而患不公
(一)社会不公
(二)仇恨的逻辑
(三)走向革命
二、当前社会各阶层“情态”分析
(一)工农阶层
(二)中间阶层
(三)精英阶层
三、重建社会公平:增加情感、弱化情绪、消除仇恨
(一)以妥协成就共赢
(二)政府的位置:保持利益中立的超然立场
(三)建立利益“公享”机制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附录/徐彦平印象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如果分析一下员工们偷懒、出工不出力的行为,可能有部分原因是性格所致,有的人就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出力流汗;还有部分原因,则与我们所讨论的主题相关了,即当其人自觉不公平时,他自然选择减少付出、偷工减料,以与他的报酬相匹配,尽量合乎他内心的等值标准,恢复他的公平感。从这里也可看出,平均主义为什么效率低下,为什么造就不出人才?在平均主义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牛骥同槽,必使英雄齿冷。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对他不公平。他可能倾向于减少投入。在低度竞争的环境中,效率自然低下,人才也无必要脱颖而出。
2.增加回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提要求,以增加收入,达到付㈩与回报的相对乎衡。员工有不公感了,向他的上司提出涨薪或者升职要求,这种情况很普遍。做上司的,对此信号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公平感关系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如果怠慢了员工的不平,如上面所说的,将在他内心的“情绪账簿”上记上一笔,于是乎情绪便在累积。积极地与有怨气的员工进行沟通,消除他们的怨气是很有必要的。
当人循正常途径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自会采用他认为合理的方式自行实现他的期待,这自然就是非正常途径了。前面我们举过电影《夜店》的例子,彩迷何三水向老板娘多次索赔未果,于是决定打劫。打劫是不法的,可在何三水看来,却是挽回他的损失、维护他权益的正当之举。又如,当社会法律失去了权威性、发挥不了维护公平的功能,那些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不会再走法律的途径了,他会找非正常渠道来得到本应属于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