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美丽乡村  >  美丽乡村建设
傅村镇溪口村——
唤醒古村记忆 描绘共富画卷
2022-06-06 10:55:11来源: 记者 俞鸽 方柯/文 缪小芬/摄

  走进傅村镇溪口村,小街傍河,水枕人家,雕梁画栋与田园相映成趣,白墙黛瓦与远山相得益彰。新建起的幢幢民宿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傍晚时分,几缕炊烟升起,化作一团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让这座村庄成为许多人“梦里的外婆家”。

  土豆生“金银”打通致富路

  溪口村坐落于“诗坛泰斗”艾青诗歌中所描绘的“双尖山”脚下,艮溪与潜溪在这里交汇,奔腾的水流为这一方水土带来了无限生机,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守着这一方水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世纪90年代,为了带动村里种植业发展,溪口村引进东北马铃薯种子,进行本土化培育,没想到,溪口村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这一颗颗“千里之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成了村民的“金山银山”。

  “去年我家的马铃薯亩产4000斤,能增加近5万元的年收入。”谈起2021年的收成,村民傅宾芽乐开了花,他是村里较早一批种植马铃薯的人,从初入门槛到如今成为种植大户,他已经在马铃薯大棚里深耕了25年。这25年来,他依靠马铃薯种植,从一穷二白,迈入了小康生活。“最开始,我也有犹豫,因为谁都没有经验。为了鼓励我们勇敢尝试,村里专门安排业务培训,还将村里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方便村民种植。”傅宾芽介绍,减少了后顾之忧,村民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溪口村种出来的马铃薯个头大、品质好,在市场上口碑一直不错,加上成熟的时间与其他地方马铃薯成熟时间错开,正好填补市场供应的空白。多年来,村民们依靠马铃薯增收,人均年收入可达上万元。”

  就这样,不起眼的土豆成了溪口村村民致富的“加速器”,但致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溪口村也屡次面临马铃薯滞销的困境。为了减少村民的损失,溪口村村干部带头远赴外地扩销路,为村民“吆喝”。“我们村建立了马铃薯基地,为村民提供统一供种及营销服务,并打造村里统一的马铃薯品牌,以便更好地进行市场销售。”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阮小明告诉记者,“此外,我们还与区农业农村局合作,现在正积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现在村里父辈与子辈一起经营的‘家庭农场’越来越多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溪口村经营了几十余年的传统产业有了年轻血液的加入,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

  深挖历史文脉激活沉睡资源

  除了马铃薯这张“金名片”,溪口村还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溪口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据《艮溪阮氏鼎十二公宗谱》记载:北宋熙宁年间,阮继、阮续兄弟自义乌迁居于此。村在萧皇岩水和青遒尖山水汇合处,故名溪口。

  沿着溪口村蜿蜒曲折的小巷,细细观摩,会发现路旁坐落着许多明清建筑,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经历了百年岁月洗礼,沉淀出了独有的人文历史底蕴。它们就这样安静地栖息在这曲径通幽之处,等待着一个又一个的过客,向他们述说着往日的故事。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整合村里的文化资源,打造农旅产业,深挖历史文脉,对村内古建筑应修尽修,一些面貌破坏严重、无法进行修缮的古建筑,我们就地做了人文景观处理。”阮小明向记者介绍,目前,村内已有一部分古建筑修缮完毕,并重新投入使用,溪口村文化礼堂便是其中之一。溪口村文化礼堂原是阮氏宗祠,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初。2014年,溪口村斥资100多万元对其进行了整体重修,让这座原本只是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改头换面,成了一座传播村庄文化的殿堂。文化礼堂附近的仁甫祠也完成了修葺,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古建筑将成为溪口村的文化窗口,向游客展示浙中建筑之美。

  “我们这里不仅有明清建筑,还有非常珍贵的人文资源,村里水阁楼里,完好地保留了10幅明末清初的壁画,经专家鉴定,这些壁画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我们村非常宝贵的文化财产。”阮小明表示,这些壁画将来经过专业化处理后,对外开放。

  景观美了,配套设施也要跟上。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有更好的游玩体验,近年来,溪口村一直在“吃、住、行”上下功夫。曾经的溪口村因为所处位置偏远,交通相对不便,村中的小路也不似现在这般干净整洁。后来,经过“诗歌精品线节点村”“美丽庭院示范村”等项目建设,村中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平整的马路,宽敞的停车场,为溪口村的农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道路两旁,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在村庄悠久的历史上,添上了极具现代化的一笔。“这是我们村的民宿,虽然都是新建的,但是外观上还是保留了白墙黛瓦的江南特色,将来有机会,我们会引进一些成熟的民宿品牌,让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历史,又能有现代化的旅游体验。”

  扮靓乡村“颜值”打造精神乐园

  在溪口村的文化礼堂,不仅能品味“斗栱飞檐大礼堂,名贤寿老展高墙”,还能品读各家经典,这得益于溪口村农家书屋的建设。“我们村老人孩子很多,为了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文化大餐’,村里专门建设了农家书屋。书屋里既有文学名著,也有报纸杂志,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村民的阅读需求。”阮小明告诉记者,书屋开放以来,就广受村民好评,每到开放时间,书屋里总有徜徉书海的村民。

  “我的孩子一有空就会到这个书屋里来学习,我们作为家长也非常高兴,这个书屋让我们全家人受益良多。”村民傅明杰说,“除了书屋,村里还建了篮球场、广场,村民们有了活动的空间,天气好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到广场上坐坐,聊聊家常,大家的幸福感都有了提升。”

  在溪口村生活的人们,每周还能观看蛇拳表演,村民傅国钢是金东蛇拳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定期会在溪口村文化礼堂表演蛇拳。蛇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溪口村珍贵的文化财产,为了更好地传承蛇拳,傅国钢将蛇拳课堂搬到了溪口村,越来越多的蛇拳爱好者从远方赶来,在双尖山脚,艮溪水畔,在一招一式之间,感受传统武术的魅力。

  时间缓缓流淌,溪口村如今乡村环境宜居宜业、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业产业亮点频出,一幅村庄美、底蕴厚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黄云鹏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