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人文民俗
南宋名相王淮的老家 原来在金东这个村
2022-08-28 21:40:22来源: 记者 方柯/文 厉聪 程方雯/摄

  流水绕柴门,门前小径村。

  棘篱喧鸟雀,桑野散鸡豚。

  午灶黄粱熟,舂缸白酒浑。

  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

  ——王淮《田家》

  村舍、桑野、黄粱……听虫鸣鸟叫、望流水潺潺,在王淮的笔下,能感受到静坐炊烟下的悠然自得。诗中安静的画面,仿若有人大声喘气,都会惊扰了这一份恬静美好。他将烟火藏于诗中,乡间农家、竹篱茅舍、流水绕村,那是王淮儿时家乡的模样,亦是南宋百姓乡间生活的缩影。

  王淮是金华历史上爵位最高的名人之一。金华人大多知晓市区“四世一品”的由来,因那里曾是南宋左丞相王淮的居住地,加之一家祖孙四代均获封一品,故得“四世一品”之名。

  可王淮的老家在哪儿,你可曾知道?

  原来,王淮的老家在金东区赤松镇赤西村王宅自然村,这是一座把时间凝固的乡村,因王氏家族迁居于此,而让其充满了历史的厚度。

  据《赤松王氏宗谱》记载,王宅村始建于北宋末年。宋宣和三年,为避战乱,王氏家族其中一支迁居赤松宫前王外庄,因距离赤松宫三里许,后改名为宫前宅,意为赤松宫前面的村舍。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庄座落于赤松溪以西,所以也称宫前西宅。清末民初更名为王宅村,沿袭至今。

  在王宅村的西南处,有座龟形小山。王淮的堂侄王柏游历于此,写下了《长啸山游记》一文。文中有记载“辛卯之秋,八月末晦有六日,长啸子与客游北山。未至赤松三里而近有馀,先之之别业焉。一山崛起于平壤之中,顾而异之。启柴扉,穿小径,步至其巅,势如卧牛。南望积道,山如覆釜。堂前皆赤松应山也。”此文虽是游记,却将龟形山所在位置清晰地记录下来。后人为纪念王淮,在这里修建了王淮公园。

  据传,王宅村中曾有多座规模较大的建筑,最著名的是相府第和王师德“一方善士”故居。其中相府第规模宏大,前后共七进,建筑上的雕刻绚烂而精致,彰显宋代之美学。听当地村民说,相府第内曾经保存着一批珍贵的古籍,后因日军侵华被盗走。元代鲜于枢写给王珹的手迹等文物现还在日本京都腾井有邻藏馆内,这也证明了当时日军掠夺的罪行。目前尚存的,只有一些零碎的石构件,现被放在村中后来重建的“一方善士”厅中。岁岁年年,王氏后裔们竭尽全力保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后人凝视这些古迹时,无不震撼,无不感动。

  流水绕家门,一步一景皆是过往,我们顺着水流方向来到了相府第门前的一间老屋。走进屋内,只见房正中有棵古樟树,相传是王淮母亲所种。历经风雨沧桑,此屋已是残垣断壁。房顶早已坍塌,四周堆满杂物,破碎的瓦砾散落一地,矗立在房屋中间的那棵古樟,挡住了烈日的阳光,投下一地的流金与斑驳,似在倾诉着过往的荣耀。

  这里看似衰败不堪,却又生生不息。

  “这棵古樟树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王淮的母亲当时种了两棵樟树,另一棵在相府第西侧,日军侵华时被毁。1981年前,这棵樟树的产权属王宅村第四生产小队。所以从那时起这棵樟树被围进了房子内。”王文奇激动地说,他是王淮的后裔,为了保护和传承王氏文化,多年来一直奔波着。

  人生恰如流水,王淮的一生如他屋前的水流,静静地流淌不曾停歇。那是一种记忆,如同史书所记载的那般清晰。

  王淮一生为官四十年,职居相位,宋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朱熹、吕祖谦、辛弃疾、陆游等南宋名臣都曾受他举荐。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之王淮无形之中助推,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使得他们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王淮在任职期间,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当百姓饱受水旱灾害时,他奏请朝廷宽刑减赋。言行稳健的他,以一句“秀才争闲气”,调解朱熹与唐仲友之间的不和。

  迟暮之年的王淮,走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可叹的是,淳熙十六年其母病逝,正如王淮诗中所写“劬劳难报慈母恩”,同年,王淮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也随之去世。宋光宗十分悲伤,为其辍朝以示哀悼,追赠少师,赐谥“文定”。相传王淮墓前的神道碑是由陆游、杨万里等人题写。

  800多年前,王淮写下了那首《田家》,当后人再读时,他已成为诗中人。回首间,闲坐门前逗玩儿孙的日子,或许正是王淮此生所向往之。

  编辑:黄云鹏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