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综合新闻

  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

金东全域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
2024-04-19 09:20:47来源: 今日金东 严昭睿 俞鸽

  蜿蜒的透水道路盘旋在树荫之间,一座座海绵型公园美若油画;温暖的春风吹绿河畔的垂柳,一条条海绵型水系呈现“水清鱼欢”“人和景美”的和谐景象;海绵化建设的小区,“颜值”上升、功能提升,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优美宜居的环境赢得了居民的称赞……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自2022年6月金华市入选“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我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点带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

  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就是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进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型城市建设可以将雨水这一资源充分利用。”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论是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还是绿地雨水,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做的是将其尽可能多地收集、净化,努力减少雨水排放量,“在传统城市的建设中,一般最终雨水的排放量常常大于总降雨量的80%。海绵城市则不同,除道路和工业类建筑外,新建工程最终雨水的排放量要求控制在25%以内。”

  据悉,我区高度重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体系,积极配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工程海绵城市验收管理办法》《海绵设施运营维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章立制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区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防洪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控制要求。在加强项目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前提下,施工环节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严格按图施工,确保雨水收水、汇水连续顺畅。此外,区住建局工作人员深入项目现场,督促各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设中按照规定落实海绵建设要求,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顺利推进,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海绵城市施工图实施建设,并开展建设工程海绵城市验收。

  不仅要在现有项目上“+海绵”,更要注重在新建项目上推行“海绵+”。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刚性控制指标落实到海绵公园、海绵广场、海绵道路、海绵区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金东水网城市的海绵建设示范典型。

  从河流水系到公园绿地、干道街巷,金东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笔,生动描绘出“生态美市”的底色。“海绵城市”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语,渐渐融入金东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悄然改变着金东人的生活:下王溪水系连通工程通过打造绿色、环境优美、可参与性强的生态化水渠,助力海绵城市建设;位于金东区东孝街道下王溪出口与东阳江交界处的下王溪排涝站建设工程,设计理念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契合,较好地解决了水系连通不通畅与河道水位偏高导致的内涝问题。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有机更新建设中

  海绵城市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海绵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度融入了我区城市有机更新建设过程中。一个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春回大地,东湄公园内万物复苏,春意正浓。行走在东湄片区的街道上,原来的工业用地、厂房等被分解成一块块“小海绵”,下凹式绿地栽植的草木郁郁葱葱,两侧的绿化带高低起伏、蜿蜒曲折。

  总占地面积约5.9万方的金茂未来科学城东湄公园二期毗邻东阳江,以绿色、自然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21年起,金茂未来科学城项目启动,片区占地约3.2平方千米,北至环城南路,南至海棠东路,西至武义江,东至复兴街,片区内原有厂房拆迁,城市风貌更新。该项目以“打造城市与山水相融相生的未来生态科学城”的理念为指导,结合道路、公园及滨水绿廊等增设海绵,留白增绿,降低整体雨量综合径流系数,充分发挥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生态设施作用,协同城市管网及河道水系,形成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海绵系统。

  海绵城市到底好不好,片区周边的居民最有发言权。“雨天走在彩色透水铺装的公园里,我的鞋子都不会湿,雨中漫步的体验也很不错。”在东湄公园不远处的保集蓝郡居民赵先生眼里,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道路还会“喝水”,下大雨时路面没有积水,甚至是“瞬干模式”。海绵城市项目完工后,东湄片区一带雨天积水内涝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记者了解到,东湄公园地势西高东低,西侧河岸线为仿梯田原理的台阶绿地,将来自路面的面源污染和雨洪滞蓄并过滤,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海绵城市的建设抬高了积水“门槛”,彻底告别了“逢雨必涝”的历史。该项目全部按照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规划条件,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形成了未来科学城与武义江之间的一道生态屏障。

  从示范项目到重点片区,金东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海绵”的举措深入推进。据介绍,2023年我区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2平方千米,东湄公园二期、下王溪排涝站建设工程、下王溪水系连通工程获评浙江省2023年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工程。

  “把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让市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区住建局总工程师毕建新介绍说,如今,随着一个个公园绿地加快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正在成为金东市民的生活新常态。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