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123
浙江在线  >  金义新区新闻网  >  综合新闻
鞋塘这片工业园区里“长”出一条夜市街
2025-07-23 11:44:01来源: 今日金东 记者 廖怡晴

  7月21日傍晚六点,鞋塘办事处西工业园区的下班铃响起。企业门口街道两侧的路灯应声亮起,400米长街迎来一天中最鲜活的时刻:卷帘门哗啦升起,霓虹招牌次第点亮,蒸笼喷涌、食客穿梭,烟火气十足。

  位于西工业园区的长丰街是企业门口的一条普通道路,如今却成了周边企业员工和附近村民的“深夜食堂”。

  “之前晚上想吃东西,要么点外卖,要么跑到很远的前楼下夜市。现在下楼就行,太方便了。”在浙江名妆化妆品有限公司上班的杨女士和同事们手拿冰激凌,边走边吃,笑容轻松。摊档前,穿着各色工服的身影络绎不绝。麻辣烫、烧烤、奶茶、水果捞……摊主们各显神通,招呼着熟悉的工友。

  市民楼先生从傅村来,手里拎着打包的食物:“我朋友在园区上班,听他说这里开了新夜市,我就过来看看。这里道路非常宽敞,小吃品种也多,对上夜班的工人来说尤其方便。”

  重庆特色烤活鱼店的老板周多正手脚麻利地招呼着顾客。“朋友说这里人气旺,我观察了几天就决定留在这边开店。”他的店铺才开张15天,每日平均40桌,高峰时能翻到70多桌。从下午4点准备到凌晨4点收工,最忙碌的晚间黄金时段,营业额最多超过了两万元。“之前我来看的时候,是那种地摊经济,现在规模化了,也更规范了。”周多说。

  这条街,是工人们疲惫后的抚慰,也是无数像周多这样异乡人安身立命的支点。夜市还引入小商品、理发店,原本散落路边的卖菜摊点也被统一规划进整洁摊位,配套升级园区的基础便民服务功能。一个卖菜的大婶笑着说:“以前地上铺块布就卖,现在像进了小菜场,工人们下班顺路就能把菜带回家。”

  提到工业区,密集的厂房和小摊小贩是人们常有的刻板印象。曾经的长丰街确实如此。鞋塘办事处外来人口多达8.8万人,小摊贩如星点散布在工业区各处,占道经营、垃圾散落,交通受阻,烟火气混着脏乱差的气息。

  如何让夜晚的活力与白天的秩序和谐共生?

  办事处以“疏堵结合,规范引导”为破题之道。今年4月,办事处着手整治,将原本散乱的点状摊位科学引导、集中迁移至长丰街,并统一搭建美观实用的钢架棚,配备卷闸门,夜市营业时拉开,白天收起,让摊主收摊后整洁“隐身”。更重要的是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精心规划业态,摊位正规有序,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在工业园区里的夜市很少,我们没地方参考,只能自己摸索。”鞋塘办事处党委委员、常务副主任金文俊告诉记者,工业区夜市的特殊性在于它必须时刻与周边企业的正常运转协调共振。夜市紧邻企业大门,起初企业难免顾虑。“烟火气要留,整洁有序也要保,企业门口的物流秩序、噪音、环境与安全顾虑必须解决。”办事处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多次座谈,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点”:在夜市入口安装伸缩桩,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园区必要车辆进入,既保障企业门口通畅,又守护食客安全。

  此外,办事处还在长丰街夜市设立“长丰夜市联合执勤室”。执法队员每晚带队巡查,规范摊位、维护夜市经营秩序、检查食品燃气安全、督促卫生清理。

  如今,长丰街夜市一期400米长街焕然一新,155个摊位满员运转,灯火通明,人流如织。“还有300个业主已报名等待二期夜市开放。”金文俊介绍,二期规划已在酝酿,待一期模式成熟、企业摊贩人流协调有序后,将进一步发挥夜市的造血功能。“我们想告诉摊主们,干净、整洁、讲规矩也能赚钱,让外来务工者能真正扎根下来。”金文俊说。

  凌晨四点的寂静里,长丰街的灯火渐次熄灭,地面被清扫干净,通勤的车流与人潮重新涌入。长丰街的昼夜轮回,是鞋塘办事处在城市治理上的创新答卷。烟火气与机器轰鸣并非对立,当城市治理不再拘泥于刻板的功能分区,一条普通街道便能在日与夜的折叠中,承载产业活力与人间烟火。

编辑:董亮

分享到: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