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教科书式”救援
8月12日18时40分,暮色四合,金东区岭下镇新亭村的八仙溪畔炊烟袅袅。
“水面上有个人在扑腾!”村民王秋柱正带着11岁的女儿在练习换气,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有双手臂在水面扑腾挥舞,定睛一看是个男孩。多年的乡村生活让他对水流有着本能的警觉,“不好,是溺水!”他一把将女儿推到岸边石阶上,转身冲向男孩。
“别怕,抓住我的胳膊!”王秋柱游到男孩身边时,发现男孩已呛了多口水,脸色煞白。他从后方托住男孩腋下,用侧泳姿势将其带向岸边。“叔叔,我爸爸沉下去了……”男孩瘫坐在石阶上一边咳嗽,一边用颤抖的手指向河中央。王秋柱这才发现男孩所指的水面上已不见人影,而自己因救人几乎耗尽了体力,他环顾四周,发现同村青年包旭兵正带着宠物狗在坝上,于是他大声呼救:“兵兵!水下有人!快救人!”
在水坝上的包旭兵也注意到水中的险情,听到呼救,他不假思索,立马跃入水中施救。事发地河道水深接近两米,足以淹没成年人的头顶。包旭兵沉着冷静,用脚探查河床,试图找到落水男子的位置,连续尝试三四次后,包旭兵感觉踩到了落水男子的身体,他迅速潜入水中,抱住落水男子的身体浮出水面。
“找到了!在这儿!”包旭兵带着已失去意识的落水男子往岸边拼命游去。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快把他的头露出来!”于是他赶忙托住落水男子,将其头部露出水面。此时离岸边还有两三米距离,在远处听见呼救声的村民郑昱赶到现场,立刻跳入水中和包旭兵合力将落水男子带到岸边。
王秋柱和郑昱的妻子方萍丽也加入进来,四人合力将落水男子抬到岸上。
脸色青紫、没有呼吸、失去心跳,拥有20多年校医经验的方萍丽迅速清理落水男子口腔内异物,跪在湿滑的河埠石阶上,双手交叉开始胸外按压,“一、二、三……”标准的按压频率下,汗水很快浸湿了她的衣服。“石板太窄了!不好发力!”看着妻子体力不支,郑昱立马接替,“我来!”令人惊讶的是,非医护人员的郑昱按压动作竟异常标准。“我们单位平时也进行过急救培训,没想到真用上了。”郑昱事后腼腆地说。方萍丽则在一旁观察胸廓起伏,准备随时进行人工呼吸。
直到落水男子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喘息声,胸廓开始轻微起伏,众人的心这才放下。此时,救护车也已及时赶到,迅速将其送到医院。
“爸爸,快擦擦头,医生说你还不能沾水!”众人纷纷散去,一名小女孩将干爽的衣服递给郑昱说。原来,郑昱前两日在外旅游期间发生点意外,其头上缝了四针,事发当日刚拆完线,医生特意叮嘱24小时内不能沾水。“那时候哪能想那么多!救人要紧!”郑昱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
“四人缺一不可啊!”目睹全程的方萍丽母亲感叹道。这场历时不足5分钟的救援,每个环节都如精密齿轮般咬合:王秋柱的及时发现避免了悲剧扩大,包旭兵的专业搜救锁定了救援目标,郑昱的无畏接力增大了救援机会,方萍丽的专业急救则最终创造了生命奇迹。而方萍丽最难忘的是村民们的默契配合:“有人自发维持秩序,有人跑去村口引导救护车,还有人回家拿干净衣物。”这种守望相助的氛围,让她想起村里定时举行的防溺水演练,“没想到真遇到事,大家比演练时还快速、有默契!”
据了解,落水男子经医院抢救后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在康复中。
在新亭村,四位救人者的事迹已被村民们传为佳话。“秋柱叔平时就热心肠,村里邻居有个啥事儿他都会主动帮忙。”年轻村民小包说。而包旭兵的妻子透露,丈夫回家后累得倒头就睡,醒来得知人没事便松了口气,“人没事最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同时,相关救人视频在市民朋友圈热传,引发如潮赞誉:“正能量满满!必须赞!”“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们点赞”……
夕阳下的八仙溪波光粼粼,岸边的石阶上似乎还留着那天急救时的痕迹。这场由普通村民进行的生命接力,不仅展现了新亭村的淳朴民风,更诠释了“凡人英雄”的真正含义——当危难来临时,每个普通人心中的勇气与善良,都能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磅礴力量。正如方萍丽跟女儿所说:“我们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但正是这“该做的事”,让生命有了温度,让乡村有了温情。
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金东大地激起层层涟漪。它告诉我们,最动人的默契无需排练,最伟大的力量源于平凡。当四位普通人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他们不仅挽救了一个家庭,更点亮了一座城市的精神灯塔,让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
编辑:董亮
